烧烤小哥郭有才因《诺言》大火:他的经历中有太多人的影子

zqdddb5

时间 2024年5月21日 预览 23

转载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370771901947331081/

原创 2024-05-20 02:00·南方周末

近日,菏泽小伙郭有才火了,只因他在直播中翻唱的一首老歌《诺言》迅速火遍全网,一身略显宽大的复古西装,梳着大背头,与年龄并不相符的沧桑嗓音,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共鸣,已经很久不停靠客运列车的菏泽南站,也因此变得人声鼎沸,很多游客专程过来听歌、打卡。

郭有才之所以“火”,必须与他个人励志的经历有关。他出身于农村,10岁时母亲离世,父亲组建了新的家庭。早早步入社会的他,先后学过电动车维修,做过洗浴中心服务生,当过房产销售……15岁带着对音乐的痴迷和6元钱买来的音乐教程,他开始学习唱歌,并忍痛花300元买了一把吉他。

18岁那年,郭有才开了一家面馆,后因修路面馆倒闭,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,他遇到了他人生中的那一束光——女友苏畅,还有善良的岳母。

为了生活,他在女友的鼓励下经营了一家烧烤摊,无论酷暑严寒,还是刮风下雨,苏畅始终陪在他身边,给予他无尽的鼓励与支持。

“唱歌是梦想,烧烤是生活。”在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,郭有才开始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音乐事业。他上午唱歌,下午穿串,晚上烧烤。

在苏畅眼中,郭有才是一个很喜欢唱歌的人,而且坚持了很多年,也非常疼她,对家人非常好。

一路走来,郭有才饱受生活折磨,但一直没想过放弃,一次又一次的失败,让郭有才一度陷入了迷惘。“有段时间,我觉得自己很没用,不想出门,是他们鼓励我,让我重新站了起来。岳母说,‘先成家,再立业,孩子。’”

郭有才的奋斗、坚持与执著很好代表了很多有强烈底层群体认同的人的现实遭遇,很多人从他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,必然引发广泛而强烈共鸣。

《诺言》这首歌的歌词及郭有才极富深情的演绎方式也一定程度加持了他的“爆火”。《诺言》这首歌的原唱是李翊君,于1995年发行。歌词有云,“我不明白这世界为什么,会让我感到那么多伤悲”“你我不能从头,不能停留,不能抗拒命运左右,想挣脱为爱戴的枷锁”,会让很多过往或当下深处爱情折磨或事业煎熬中的人产生同情。唱到副歌部分,郭有才用近似歇斯底里的呐喊式唱腔表达,震撼力十足,很容易让人“上头”,无论听者此前有无听过这首歌。

郭有才的火,可以说是“横空出世”,而非经由各种资本、平台、媒介联合打造或蓄意营销的结果。这种民间自发性的特质很明显。众所周知,大凡所谓的演艺“明星”或“新星”,无论是成人明星,还是少儿明星,多与各种演技与演艺训练、大型演艺节目的试镜与演出、相关网站的宣传与推介密不可分。换言之,我们熟知的很多“明星”是人造的,而郭有才是真正意义上土生土长的“草根歌手”。一般而论,民众对这种来自底层与自发的“明星”通常更“感冒”,更易生恻隐心与同理心,因为他们更不容易,“成名”的过程更艰辛、更坎坷。某种意义上,他们的天赋更好,底子更好,因为他们没有经过任何的修饰与装束。

如何看待郭有才的火,当然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多赢的好事。于郭有才个人而言,截至2024年5月14日17时,“郭有才(菏泽树哥)”的平台账号粉丝数已达到353.2万,代表作品《诺言》的点赞量已达到133.1万,巨大的流量可以让他一举成名。

于菏泽市而言,据媒体报道,每天有30万至40万游客打卡菏泽南站,比之前显著增加,此地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。额外增加的游客消费与需求量可想而知,芍药、汉服、羊肉汤等菏泽元素纷纷走进菏泽南站,对于带动菏泽文旅产业、拉动菏泽消费经济、提升菏泽知名度与美誉度都大有裨益。

于广大游客而言,我们不宜也不能简单地用“一窝蜂”“冲动型消费”等形容他们,去热点(门)地区打卡,本身就是网红经济、文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于那些只为听歌而去的人而言,至少证明他们有时间与有兴趣去打卡,侧面反映他们还是有一定甚至相当消费能力的,“我就想干我喜欢干的事,我就想去我想去的地儿”,部分人秉持的这种观念应当被理解与尊重,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或审视这些人,觉得他们“不够节约”“不够节省”“行为不理性”“娱乐至死”。

一些人难免担心或担忧,或产生如下疑问:郭有才能火多久?菏泽南站会火多久?个人觉得这不是什么要紧的问题。凡事都有其生命周期,没有人永远都火,亦没有地方永远都火,郭有才及菏泽当然也不例外。或许一个月后,或两个月后,郭有才销声匿迹了,菏泽南站也门庭冷落了,我们也不必过于叹息。正如郭有才的女友苏畅所言,“网络热度只是一时,还是要踏踏实实干烧烤”。但这并不意味着郭有才现象就一定即刻消失殆尽。

据报道,近几天,菏泽人非常热情与真诚地对待广大游客,相关部门及时介入、做足游客保障工作,通宵达旦扩场地铺沥青,连夜升级直播区,连夜翻修菏泽南站前的路面,加装公厕,提供志愿者服务,当地居民也加入了“好客山东”的队伍,给游客免费提供矿泉水、大锅菜、米饭、面条等。这于广大游客尤其外省游客而言是一种极好的营销效果。

如实说,在东北,在西北,在海南,哪里不能吃烧烤,哪里不能吃海鲜,问题是很多游客在旅游的时候习惯性保持提心吊胆的心态,生怕“被蒙被宰”,生怕遇到“鬼秤”,因为类似经历与体验实在太多了,以至于成为一种痛苦记忆。但淄博人不这样,菏泽人不这样,他们保证食品安全,保证不欺诈游客,让游客吃得放心,玩得开心,这种利好口碑必然极大程度提振其城市整体形象,力促其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
? (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)

姚华松

责编 陈斌

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