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一卧底,整死蜀汉两大奇才,为蜀汉延续30年国祚

zq97c05

时间 2024年5月6日 预览 7

转载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340568697913803305/

首发·壹点料

前言

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发明家,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。

即使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被神化,但在历史上他的确是一生忠心辅佐刘备,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他对刘备忠心耿耿,为刘备夺取天下制定了“先取荆州,后取益州,再建蜀汉,最后平天下”的战略,多次出兵北伐,与曹魏对抗,为蜀汉争取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。

而且在诸葛亮临终之时,都在为蜀汉的生存忧心忡忡,为此他身死之前给蜀汉留下了一位“卧底”,这人不仅除掉了蜀国的两大奇才,还为蜀汉延续了近三十年的国祚。

这人便是费祎。

前期的默默无闻

费祎虽然后来成为了蜀汉的名臣,但最初的时候他是跟随伯父费伯仁到刘璋手下做官的。

后来刘备攻打刘璋,夺取了蜀地,费祎就留在了刘备的麾下,但此时的费祎还只是一个小官而已。

但费祎还是颇具真才实学的,不然怎么会在刘备立太子的时候,将他封为太子的老师,中书舍人呢?

后来,费祎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,可以说,诸葛亮是他的伯乐。

在诸葛亮平定南中,功成名就,凯旋而归后,文武百官都出城数十里,迎接丞相。

然而诸葛亮唯独看到了费祎,让他上了自己的马车,和他谈笑风生,毫无距离感。

诸葛亮这样做,显然是要让众人知道,他对费祎非常器重。

费祎由此进入了蜀汉的权力中枢。

诸葛亮交给费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他出使东吴,与孙权会面,巩固两国的联盟。

费祎虽然年轻,但却有着过人的才华和胆识,他接受了这个重要的任务,毫不畏惧。

他到了东吴,孙权设宴款待他,但却不是真心相待,而是想要试探他的能力。

孙权故意说了一些不敬的话,嘲笑费祎是个无方之士,不配做诸葛亮的亲信。

他还让自己的臣子,如诸葛恪、羊茞等,都来刁难费祎,用各种犀利的问题和言辞,攻击费祎的立场和观点,企图让他难堪或动摇。

但费祎并不惧怕,他以流畅的口才和坚定的信念,一一回答了他们的质疑,既不失礼貌,又不失气势,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气节。

他的回答,让孙权和吴臣都无话可说,只能佩服他的才能和魄力。

期间,孙权故意以半醉半醒的状态问费祎:“如果蜀汉没了诸葛亮,那么魏延和杨仪必然会起祸乱,你又如何为自己打算呢?”

孙权的本意是拉拢费祎,不过这确实给费祎整懵了,还好有费祎的随从董恢救了场。

除掉魏延、杨仪

果然,诸葛亮一死,魏延和杨仪就露了野心。

刘备死后,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,多次北伐中原,与魏国决战。

但魏延认为,蜀汉的兵力不足,不能与魏国正面对抗,应该采取奇兵之计,从子午谷出发,直捣魏国的都城长安,一举攻破魏国的心脏,从而改变战局。

诸葛亮与魏延的主张截然相反。

建兴十二年(234年),诸葛亮第五次北伐,与魏国司马懿对峙于渭南。

但在这一年的秋天,诸葛亮的病情突然恶化,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不多,于是他秘密召集了长史杨仪、司马费祎、护军姜维等,向他们交代了自己死后的退军方案,以及对蜀汉的后续建议。

他特别嘱咐道,秘不发丧,退回汉中,但魏延却不听诸葛亮的遗命,他急于夺取军权,想要实施自己的北伐计划。

于是他率领自己的部队,日夜兼行,赶在杨仪等人的前面,沿途焚毁了阁道,阻断了后军的退路,企图造成混乱,以便自己趁机起事。

魏延的这一举动,无疑让他的死成为了必然。

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