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详细
新闻当前位置:新闻详细

【央广网评】滁河水体污染背后 治理污染更要整治作风

转载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374430265743049279/

原创 2024-05-29 22:35·央广网

总台独家报道的滁河水质污染事件有了最新反馈。28日,安徽省委召开专题会议,部署安排污染治理和追责问责工作。其中特别指出,此次事件本可避免,但一些干部在处置过程中心存侥幸、乱作为,面对问题遮遮掩掩,总想蒙混过关,造成小事拖大、大事拖炸。29日,联合调查组发布的最新通报称,目前,全椒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已被免职,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。

从当地公布的情况来看,这起并不复杂的污染事件,最终却闹得全网皆知、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被免职的地步,教训不可谓不深刻。其表面上是由于个别干部面对媒体采访时的言行而引发社会关注,但根本上还是因为其背后所暴露的干部作风问题,令人震惊。譬如,面对河水污染造成的大量鱼虾死亡,一些市民通过滁州市12345反映,自称没有参与过问题处理的工作人员却成了“承办人”;当地民众担心污水是否具有毒性,期待生态环境部门的水质检测结果能够给出专业答复,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却大言不惭地表示“没看到哪个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做毒性分析”;“再有两个月就要退休”的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则直言,“不该过多地问这些事情”……这些做派之下,个别干部“事不关己”“蒙混过关”的心态一览无余,不仅暴露出对环境问题的严重轻视,更折射出对公众利益的不作为、乱作为已到了麻木的程度。

可以说,从污染源控制不力,到应急响应不及时,再到盲目决策、责任意识淡薄,是种种人为因素和作风问题的叠加,让一起原本并没那么复杂的污染事件最终“小事拖大、大事拖炸”。如果说一次污染事件污染的是一片水域,那么,作风不正“污染”的却是整个防治和应对污染的“指挥棒”,其带来的后果严重得多。

因此,当地在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,加强监管、强化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同时,也应该注重加强背后的作风建设,真正实现干部作风和治理生态的重塑。一方面要敢于动真碰硬,遏制侥幸心理,让那些“不担当、不作为、乱作为、假作为”的“官混子”混不下去,及时出清;另一方面要强化责任监督,切实增强履责意识。像此事中,河水污染已造成大量鱼虾死亡,地方民众也多次投诉举报,都未能触动有效的地方治理行动,这表明至少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监督失灵的问题。对此,当地加快完善和激活基层监督体系与效力,应该有实质性突破。

治理污染,也要先治好作风。这起案例,为此增加了现实注脚,也应该为更多地方敲响作风治理的警钟,真正让“实干、实为、实做”的作风充盈在每一个环节。(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)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